纹身日本人如何化(日本人不纹身)

来源:纹身秀  更新时间: 2024-03-24 20:51:51  已经有人关注

从身体装饰到尊卑标志,古代日本纹身,与秦汉、吴越文化有何联系?

中日交流源远流长,我们素来知道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知道圣德太子和“日出之国”的轶事。然而,少有人知道,日本本土的纹身习俗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中日两国的早期交往 1.早期中国的移民活动 中日韩在地域上联系紧密,历史上也渊源颇深。每当中原遇到天灾人祸,日韩两国常常因为不近不远的距离,成为古代中国人避难的最佳选择。《藤野先生》提到一位明朝遗民在明亡之后常住日本讲学,实际上,中原向日本、韩国移民的历史也极为悠长。 武王灭商之后,箕子远走辽东,建立了箕子朝鲜。至于本文的主角日本,中国移民的到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齐、燕百姓,为避秦国兵峰,远走海外,几十年后,出现一位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术士——徐福。 主要为躲避战乱和高额赋税的人们来到了日本,给日本带来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逐渐融入日本社会之中,成为“渡来民”。 2.日本与中国的官方往来 日本在中国古籍的第一次出现,应当是《山海经》,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的记载。另外,《山海经》提到的黑齿国与古代日本习俗也有相似之处,应当是地理知识水平受限之下充分发挥想象的产物。 这给我们提供了中日的民间移民活动上限仍可以推移的猜测,然而不够充分,姑且作为一种可能。 汉代史书诚实地记录了几次中日官方交流的成功尝试。时任大汉帝国安汉公的王莽同志向皇帝上书称“东夷王度大海奉国珍”,颇有点地方大员恭贺祥瑞的意思。 其后便是大名鼎鼎的“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一印绶后来成为日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总之,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短暂的距离,追求和平、发展生产的需要,中日的民间和官方交流早已开始,为日本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古代日本的纹身习俗 1.纹身的发展 据研究,纹身出现于日本绳纹时代晚期,经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仍然存在,贯穿整个上古时代的日本。当然,发展的过程中必定还是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绳纹晚期其作为防水害的身体花纹出现在关东及中部地区,后逐步扩散,至弥生中期几乎遍及列岛的主要区域,并逐渐演变为身体的装饰或尊卑的标识等。弥生后期到古坟时代,它变化为低等部民的标记,甚至作为墨刑充当刑罚手段之一。 仅从本土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要理解纹身的几个变化,应当看到:第一,在绳纹时代晚期,关东及中部地区人口相对集中,数量较多,曾经应当十分适宜居住。 第二,弥生时代对标中国的战国末期到三国时期,这一时期,来自中国的移民增多,农业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 人口分散到更为广阔的地方,纹身的习俗也因此发扬光大。第三,弥生时代后期以后,阶级社会进一步发展,纹身由习俗变成惩罚。 2.纹身的功用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倭人》记载:“倭人在北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男子无大小皆黥面纹身。夏后少康之子封于会稽,断发纹身,以避蛟龙之害。诸国纹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计其,当在会稽东冶之东。” 这里提出,纹身首先是日本的一个习俗,最初用于“以厌大鱼水禽”,当阶级社会逐渐发展,纹身就发展出“稍以为饰”的审美功能和“尊卑有差”的等级功能。 秦汉、吴越文化的影响 从绳纹末期开始,来自大陆的移民登陆九州,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不仅改变了列岛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速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并最终促生了稻作的弥生文化。而结束靠自然吃饭的绳纹文化,捕鱼的必要消失,纹身最初的保护捕鱼者的功能于是减弱了。 1.所谓“断发纹身” 说到中国的断发,首当其冲的就是吴越。日本纹身的习俗,固然有靠海吃海的原始诱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最初出海移民到日本的就是吴越人民,鉴于当地人民时常出海打鱼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最初的吴越移民是被海风吹往日本南部,不由自主地在那里扎根。 吴越本来就是断发文身的,而日本又“男子皆面纹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太伯者,吴太伯是也。吴越移民安能不心生亲切? 于是接受了吴越移民帮助和影响的日本纹身习俗,增添了更为多样的纹饰,有了自己的审美和尊卑的功能,至此,吴越移民帮助尚且在分裂割据的日本构建了悦纳本土习俗的简陋而初见规模的等级秩序。 2.秦汉文化对吴越文化的修正 如果说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秦汉文化就代表了中原。抛开日本本土的各种因素不提,纹身之所以从多姿多彩的有初步的等级尊卑差异的样子变成边缘人群的专属,成为“惩罚”和低贱的象征,秦汉的中原文化不可忽视。换言之,正是秦汉文化相对吴越文化的胜利。 奴隶制五刑之中的墨刑,也即黥面。墨刑在我国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夏朝,此后至秦汉都不曾间断,秦朝尤盛。而黥面则发端于秦律。在实践中,这样的刑罚主要有标记罪犯、侮辱人格的作用。然而,相对的,吴越文化对面的态度截然相反。 一直以来,中国北方容易胜于南方,秦吸收了吴越文化,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更是文化层面上的大获全胜。或者说,一直以来,吴越人成为中原人的俘虏,而吴越俘虏断发纹身,渐渐地,俘虏与纹身联系起来,中原主动创造出墨刑进行标记。 对日本来说,吴越人出海东渡,秦汉人经由朝鲜,汉人甚至能够与日本交流交往,双向互动,文化的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而这时日本由之前的百余国到三十多个国家,统一成为一种趋势,自然更要拥抱君主集权的帝国。这样,促成了纹身含义的最大转变。 小结 纹身的变化以小见大,足以看出日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海洋民族,尽管在饮食上脱离了海的范围,在性格上却可以是“海”的。他们积极的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作出本土化和创新。 纹身的出现源自渔猎中的自保,是绳纹人作为海洋民族的必然选择;转变为装饰和身份象征既是世界纹身习俗所共有的特点. 也是在吴越文化的作用下,海洋民转型为农耕民后,土著文化与移民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最后转变为墨刑和低等民的标识,主要是摄取了更为先进的秦汉文化,同时保留土著纹身习俗固有的特征。
花纹出现在关东及中部地区,后逐步扩散,至弥生中期几乎遍及列岛的主要区域,并逐渐演变为身体的装饰或尊卑的标识等,弥生时代后期以后,阶级社会进一步发展,纹身由习俗变成惩罚
古代日本是古中国的一种延续和传承,他们当地的一些习俗都是引用了我国以前的习俗。
从身体装饰到尊卑标志,古代日本纹身,与秦汉、吴越文化有何联系?

日本纹身文化是什么?

纹身 纹身艺术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伊努人(the Ainu),就曾经有纹身的习俗。渔捞是阿伊努人重要的生计方式,因此他们用纹身装饰身体,潜入水中捕鱼。这恐怕是日本纹身艺术的最早起源了。日本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纹身的态度是不同的。日本曾接受纹身的行为,但也一度宣布其为非法。后来,他们被视为是与“活受罪”相同的处罚,专门用于被流放的罪犯,是耻辱的标志。再后来,慢慢扩展到劳工间用以显示兄弟感情的帮派标志,情人间海誓山盟的秘密见证,或凡人受到佛教庇护的护身符,等等。这些发展都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福建纹身器材网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纹身艺术成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当时在社会上,妓女就用纹身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工人” (laborers)、“火人”(fireman)则多用身体纹身(body tattoos)。从1720年开始,纹身正式作为对罪犯的惩罚,取代以前的刑罚——割除人的鼻子或者耳朵等。纹在罪犯身上的图案主要有两种:手臂上的环状纹身图案,或者是刻在额头上的文字。这种处罚方式持续了150年,直到1870年由明治政府废除。在这150年间,这种处罚方式使社会上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即有纹身的社会遗弃者。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无所适从。其中许多人是武士阶层废除以后一无所长的武士们。他们除了拉帮结伙成为不法之徒以外别无选择。这可能使日本民众对纹身产生了恐惧心理,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其次,除了这一历史政策对纹身造成影响外,江户时代的文化发展也是日本纹身艺术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约在18世纪即江户时代的后半期,随着制度的衰败,普通民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和力量,传统的日本纹身艺术随着其他的民间大众艺术繁荣起来。与上层阶级不同的是,民众试图摒弃数百年的儒家信仰的影响,开始开创属于自身的艺术文化。他们关注于小说、戏剧。这些新的发展趋势都使得当时的日本大众文化形成新的体系。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被翻译介绍进日本,在日本社会相当流行。《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位好汉形象在日本民众中大受欢迎。有些所谓的“绿林艺术家”就将这些英雄好汉的形象纹在人体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的一些有纹身技艺的人就成为专门的纹身艺术家。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日本纹身艺术具有独特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被称之为Horimono。这种Horimono纹身艺术是将英雄形象用斑斓的色彩纹满人的身体,这种方式大致上就成为日本纹身的一种固定的风格。但在当时,纹身是属于下层阶级的。到了明治政府时期,在努力追随西方文明的潮流下,明治政府颁布法律禁止纹身,认为纹身是一种原始部落的野蛮行为。但有趣的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船驶入日本港口,日本纹身却随着这些商船传遍西方世界。20世纪上半期,对 Horimono的禁止到1948年结束了。有人认为禁止被取消是因为战后美国大兵门对日本纹身的需求使其合法化了。不管怎么说,日本纹身在历史上确也是命途多舛。 到现代,纹身早已大众化了。一些年轻的日本人认为纹身是一种时尚,潮流,就如世界大多数地区年轻人一样。但仍然有许多人不太接受纹身,认为那是不文明的行为,常常将纹身于下层人士以及黑帮联系在一起。日本纹身当今不幸与一个日本人闻之色变的黑帮组织“雅库扎”(Yakaza)联系在一起。“雅库扎”在日本是一个臭名昭著的黑帮团伙的名称。他们按类似武士道精神的信念结集。为了表示忠诚,成员身体上都必须纹上具有传统意味的图案。因此纹身者很多时候不受欢迎。在日本,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不成文规则,就是如果身上具有明显的纹身图案,那么就业应聘等都会受阻。尽管如此,随着纹身大潮的冲击,日本社会开始容忍纹身者的出现。“对于纹身将来在日本的发展,在东京用筷子纹身的保屋香住预测,再过十年,文身在日本将成为普遍。”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纹身艺术已与西方欧美的纹身没有太大差别,他们自身传统的纹满全身的英雄形象已在历史的潮流中渐渐模糊。 日本传统的纹身图案已逐渐被流行与各国的标准化的图案所取代,但在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纹身艺术交汇融合的过程中,日本传统的纹身艺术也被部分的吸纳进去。如鲜艳的色彩、精细的图案、深刻的内涵等等。
在日本,纹身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他们认为纹身是一种艺术,也是年轻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纹身。
日本纹身文化是什么?

在日本,纹身真的会受到歧视吗

日本人对纹身的态度是很保守,因为自古以来只有不三不四的或黑帮的人才会有纹身。 不过近年来日本人对年轻人和外国人有的那种小点的纹身的态度已经有了不少缓和。
在日本有纹身就等于想别人声明自己是黑社会,是流氓。所以在公共场所都是禁止爆漏自己的纹身或禁止入内。温泉都是禁止有纹身的人进入的。在日本如果别人见到你有纹身第一个反应就是离你远一点。
不能进公共浴池
在日本,纹身真的会受到歧视吗

日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为什么女人身上却很少有纹身?

因为不喜欢,在日本纹身是不受欢迎的,不被接受的。一、在日本纹身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一般人都不愿意触碰在日本纹身有悠久的历史,不过都是负面的,在日本江户时期只有三种人会纹身。一种是罪犯,在我们宋代时期朝廷也会把罪犯给刺青,在脸上刻上字,将他们发配。这样是为了更好的区别罪犯与普通人的区别。二种是青楼女子,她们纹身则是在展现自己的身材魅力,来吸引更多的男性,或者说也是一种暗号。三种是黑社会,黑社会纹身会把整个身体都纹上,或者是整个后背,面积特别大。黑社会之所以纹身是因为他们在增强自己的实力,体现自己的不满。这三种身份的人都是人们所抵触的,他们自然不愿意为了纹身而被误认为是这样的人群。二、纹身不被日本主流文化所接受在日本他们认为纹身是不吉利的,是不祥的,会给人带来厄运。如果你身上有纹身,就算你的工作再优秀,你再有能力,在他们的眼里对你的印象也是大打折扣。在日本纹身并不犯法,但是却不受欢迎,很多的公共场所对于纹身者都是拒绝的,比如澡堂子、健身房、旅馆等等,都是明确指出拒绝纹身者进入。如果有人进去了,一旦发现就会将纹身者赶出去。还有日本人都爱管闲事的,他们发现身边人有人纹身都会站起来举报,将纹身者撵走。明星安室奈美惠也曾因为纹身问题被投诉,最后无奈被遮挡起来,遮挡起来似乎还不被接受,不被原谅,安室奈美惠干脆洗掉了。日本虽然是一个开放国家,但是日本女人从小受到纹身文化的熏陶,她们不会去冒险做纹身,更不会无缘无故的去纹身,去自找麻烦。
日本开放,但是女人地位低下。所以说没有纹身,这是特别自然的。因为纹身就是代表厉害,是男生的专属。
因为日本他们的传统是只有加入黑帮的女人才会在身上纹身,良家妇女是不会从事这样的事情。如果谁身上有纹身,很容易让别人误认为是风尘女子或者从事黑社会成员。
因为日本的女人是相对保守的,性格也是非常温和的,很多的日本女人在结婚以后就自动成了全职太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对丈夫也是毕恭毕敬的。所以一般不会去纹身。
日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为什么女人身上却很少有纹身?

日本的纹身很有讲究,日本的纹身有何历史?

文身,就是用带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在身体上刺绣各种花纹,以视吉祥、崇拜。从日本南端的奄美群岛到琉球群岛一带地区,女性曾习惯于在从指尖至胳膊肘的部位刺上文身,并将其称之为“Hajichi”。尽管现存的相关记录是从16世纪开始的,但仍可推断出在此之前“Hajichi”便已存在。其中,特别是手部的刺青,表示女性已婚;女子在文刺后会受到祝福,它兼具有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含义。各个岛上的文身部位和图案皆有不同,一些岛上还留传着古老的观念,认为没有“Hajichi”的女性来世将一生劳苦。另一方面,日本北方原住民阿伊努族的女性则在嘴唇周围和手上文刺文身。由此可知,日本各地自北向南都曾广泛地流行文身的习俗。在日本的创世神话《古事记》(712年)和《日本书纪》(720年)中也提及了文身,称它是边境居民的习俗,也是刑罚的一种手段。自7世纪中叶开始,日本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巨大变化——相较于身体之美,整体上更偏重于衣着、芳香等在昏暗的室内也显得光彩夺目的“美”。于是,文身日渐式微,有关文身的文献与绘画资料到17世纪初已变得难寻其踪。这些传统的文身被日本黑帮分子广泛使用。尽管如此,这些美丽的刺青图案依然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去搜寻日本顶尖的文身艺术家。正是因为有这些文身师的存在,日本的传统纹身技术才能够保持至今。日本文身的图案和符号通常都有特别的含义。它们会用来表达个人的信念、愿望或性格的特征。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日式文身的话,那就要先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图案和符号背后的意义。日本人认为龙是人类的保护者和恩人,象徵智慧、力量和勇气。不过这些龙有不同的版本,譬如说黑龙代表经验、绿龙代表大自然、金龙代表价值。在日本,凤凰是能够浴火重生的神秘生物,代表胜利、救赎和重生。刺青代表著武士道精神,象徵著勇气、忠诚、希望和公正的行为。提起樱花,不少人会想到日本国花,而刚好樱花文身的起源也来自这。早在武士时代,樱花已被视为忠君爱国的象徵。人民经常说这句谚语:「花は桜木、人は武士」(花是樱花,人为武士),意思指日本武士在短暂的人生里为国效力,这种高尚情操就如樱花般绽放自己,因此,许多武士身上也文上樱花图案。在日本黑帮传统中,鬼脸具代表惩罚或摒弃行为守则。鬼会洗劫村子让恶人变得更坏,这反映了黑帮的生活。日本文化中,老虎代表防止疾病、恶魔和恶运。这款纹身代表著力量、勇气和长寿。它能保护纹身的人免除魔鬼、不幸和疾病的伤害。此外,老虎是北方和秋季的象徵,据说能够控制风。
在日本,「刺青」最早被称为「入墨」,针刺以构图,随即入墨以着色,即成「刺青」。入墨是黑帮的归属象征,不仅仅是表达忠诚,更是忍受漫长煎熬和痛苦以给予自身的觉悟。
日本的纹身源于黑道帮会,不同的帮会社团纹身内容不同,帮会内不同等级的成员纹身也不同。
纹身在绳文弥生时代就有了,当时是神圣的象征。到了江户时代,纹身用于处罚罪行较轻的犯人。二战之后纹身是日本黑帮的象征,但随着防爆法的实施,日本人开始对黑帮甚至纹身产生厌恶。
日本的纹身很有讲究,日本的纹身有何历史?

相关热门